三生有幸,风味一程。
山高路远,后会有期。
上周日,伴随陈晓卿老师的16字寄语,《风味人间》第2季正式收官。
院长的后遗症也随之开始。
没人再来深夜放毒,告别熟悉的BGM与解说,我是做饭也提不起劲了,外卖吃着也没以前香了。
整个人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:
空虚!
一点相思,两处闲愁,此馋无计可消除。
然而还没来得及消瘦,我就发现……
稻来团队和东莞宣传部出品的这部美食纪录片,又要对我的钱包和小肚子下手了!
《寻味东莞》
吃货眼中,广东绝对是一等一的美食圣地。
几乎每个城市甚至地区,都有自己的特色代表。
广府菜、潮汕菜、客家菜……各具所长,各有千秋,不仅提起来就让人口水直冒,更是美食纪录片中的常客。
《风味人间》中的粤菜
光芒掩映之下,素来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,似乎很少被饕客投注目光。
东莞美食,难道也有过人之处?
相信不少人看到片名,都和院长一样疑问满满。
事实证明,嗯,还真有。
不信你来看——
眼前这些编织精巧的“工艺品”,究竟有何用处?
这干干巴巴、麻麻咧咧的黑色食材,该如何食用?
外层光泽红亮,内里晶莹油润,又是什么神奇美味?
没见过,不要紧。
新世界的大门,马上为我们打开。
吃新鲜
在中国,自古就有“适时而食”的传统。
不同季节,吃应季瓜果蔬菜。既能品尝风味,又有利身体健康。
然而……
道理大家都懂,可在冬天买得到西瓜,夏天能吹空调吃火锅的今天,谁还在乎这些?
东莞人:谢邀,人在树下,刚吃完荔枝。
常年湿热,四季没有明显变化。
很难想象,自古谙熟气候、善用天时的东莞人,却能用“吃”把四季划分得如此分明。
春天,山间的鼠曲草长出黄色小花,鲜嫩可口。
与鸡蛋同煎,芳香四溢;入鱼汤炖煮,去腥提鲜。
夏季,雨水充沛,荔枝挂满枝头。
摘下一颗,坐在树下享用,甜蜜无比,又有悠长桂花香气缠绕舌尖。
暑热褪去,耙齿萝卜登场。
深秋十月,天气晴朗,正是晾晒的最佳天气。
先暴晒,后阴干,洁白饱满的萝卜变得柔韧清香,炖肉煲汤,再美味不过。
而当北风渐起,难得的干爽到来,东莞人便知道,买肉的时节到了。
新鲜猪肉剁碎搅拌,混合白糖与高度白酒,灌入肠衣,便成为人见人爱的莞式腊肠。
入冬,气候渐凉,家人团聚,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味煲仔饭。
总是温暖湿润,总是绿树成荫,四时界限在这里变得暧昧不明。
但只要将目光投向餐桌,你总能知道,现在是什么季节。
有时,甚至同种食材在不同月份,也有截然不同的吃法。
如四季常有的食材青蟹——
冬春雌性青蟹尚未成年,被称为奄仔蟹。体内满是半流质膏体,入瓦煲焗烤,幼嫩鲜美。
夏秋,雌性青蟹成年,体内膏体凝固,清蒸即可享受极致鲜味。
夏至,如果运气够好,你甚至能吃到千里挑一的“黄油蟹”!
金黄色汁液与蟹肉浑然一体,光是看着都让人食指大动。
清明,吃带有鼠曲草清香的艾粄艾角;端午,莞草捆扎的裹蒸棕被送入笼屉;冬至,人们用冬团、萝卜粄、红薯糖水与咸丸庆祝一年收成……
根据不同季节、节气、节日的气候条件,永远在吃当季最新鲜、最美味的菜肴。
镜头之下的一道道美食,不止令人垂涎三尺,也能从中感受到四时轮转的曼妙。
这份对新鲜的追求,是千百年来,一代代东莞人感悟天时、收获自然馈赠的传统遗留,也是农耕文明流淌在当地人血脉之中的最佳佐证。
看新奇
实不相瞒,看《寻味东莞》时,院长心中重复最多的台词就是:
“这是啥?”
“这又是啥?”
“怎么我都没见过?”
不是我孤陋寡闻,而是纪录片里的许多美食,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啊!
比如之前给你们看过的这个:
不管怎么看,都只是用植物叶子编成的工艺品吧?
结果下一秒,“工艺品”就被塞入糯米、花生、红豆等丰富馅料,直接入锅给煮了……
煮了……
原来,这是当地的特色美食林旁粽。
林旁是东莞特色植物,叶片狭长,最适合编织各种造型。
同时,天然林旁富含与大米一样的芳香成分,经过七八小时蒸煮,能令粽子的稻谷芳香更加浓郁。
好看又好吃,啊,羡慕的泪水从嘴角流出来了。
耙齿萝卜雪白爽脆,一看就是广东人煲汤的好材料。
然而……错!
这萝卜它外强中干,看似美味,实则芥子油含量太高,入口辛辣且口感粗糙。
但没关系,阳光与北风会教它脱胎换骨。
阳光下晾晒,水分与芥子油挥发,萝卜变得柔韧,散发清香。
在放入室内阴干,轻微发酵后,淀粉转化为糖及大量鲜味物质。
一个月的耐心等待,东莞人赋予全新的耙齿萝卜新的名字:阴菜。
不再年少轻狂,锋芒毕露,温顺的阴菜与肉搭清香解腻,入汤锅柔和甘香,不愧为当地人的心头挚爱。
提到广式腊味,大家都知道甜甜又伴有酒香的腊肠。
不过你可曾听说过金银润、腊猪头皮和鸭喉?
猪臀尖肥肉,冰冻后腌制,嵌入晾晒过的猪肝内部,便是造型精巧的金银润。
腊猪头皮则要去净所有细骨,用海盐反复揉搓后才能晾晒,喜庆又喜感的样子,别说东莞人,院长看了都想要涌有。
鸭食管经手工翻转,油脂被包裹在内。脱水后炖汤,油脂融化,咬开瞬间在唇齿间爆浆,风味浓厚。
就连我们常见的食材,在东莞人手中也能幻化为陌生又极具吸引力的佳肴。
在这里,人见人爱的荔枝不止是水果,还能以各种造型入菜,从热菜到冷盘到甜品,一应俱全。
洁白细腻的腐皮也不再只是腐竹的原料,与豆浆同盛进碗中,豆香浓郁,口感黏糯,成为年轻人最爱的腐皮豆浆。
丰富陌生的食材,质朴奇妙的搭配。
若不是千百年来摸透各种食材的特性,又如何创造出这些极富特色的美味佳肴?
大开眼界之余,东莞人世代传承的经验与智慧,也实在令人叹服。
品历史
林立的高大厂房,整齐的精密流水线,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外贸口岸。
过去我们对东莞的认知,几乎都围绕着“世界工厂”这一荣誉打转。
事实上,东莞并不只是现代化都市,更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,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,华侨之乡。
只是近些年经济发展,制造业崛起,逐渐掩盖了过去的璀璨光华。
这次跟随稻来纪录片制作团队的脚步,我们走近寻常人家餐桌,才发现历史与文明不止化作铅字印刻在书中,不止变作文物被收入博物馆。
它们还流淌在所有东莞人的血脉中,化作一饮一食,一餐一饭,不曾改变,不曾消逝。
“所谓美食,其实不仅仅是食物,还承载着一方水土上人们的家庭观念、生活方式甚至是精神信念。”
优秀的美食纪录片,也不仅仅是为人们科普美食,提供下饭佐料。更重要的,是挖掘隐匿在美食背后的故事。
《寻味东莞》中,我们看到的不止丰富的时令食材、新奇菜肴,也是这一方水土的历史文明与传承。
东莞人总是在每年冬至吃得最为丰盛,从山区到海洋,不同地域住民都会使出浑身解数,烧菜庆祝。
水乡人吃双色冬团,山区人吃萝卜粄,沿海地区喝紫薯糖水,丘陵地带吃食材丰富的咸丸。
之所以有这样的传统,是因为东莞长夏无冬,上千年来都保持四季耕作的习惯。
只有当每年冬至,颗粒归仓,人们才有闲暇摆宴庆祝,祭祀祖先。
顺季应时、平衡人与自然,先民遗留的理念,至今仍在餐桌之上流传。
东莞湿热,食材必得风干保存,才能长久保鲜——
制作腐竹,需在气温较低的深夜开工。只有如此,才能赶上阳光出现,气温飙升的最佳晾晒时机;
阴菜如果脯般柔韧的口感,既需要秋季的阳光,也离不开当地温润的气候;
腊味制作,必得挑选最为干爽的冬季,才能将肉类彻底风干。
目的相同,但不同食材,处理方式与时机都各不相同。
眼前出现的不止迥异美妙的风味,也是东莞人代代积累下的智慧与巧思。
《寻味东莞》,给予我们的不止感官刺激,更是对一座城市乡土人情、历史文化的认知。
你不会忘记那些出现在纪录片中的身影——
都市喧嚣,机械流水线逐渐取代人工生产。
可仍有人愿深夜辛劳,近60年日日不曾停歇,手工挑起一张张轻薄的豆皮。
高楼环抱,也有人固执守一方田地。
年近七旬,坚持亲自下田播种、收获,用双手一步步将食材点化为满桌珍馐。
咸丸难做,需十几种食材依次处理,常要花费数小时制作,才能完美呈予亲友。
然年复一年,总有人坚守传统,从清晨忙碌到傍晚,只为庆贺这一年的生活富足、家族兴旺。
东莞饮食之美,美在岁月更迭下的经验积累,亦美在对自然天时的敬畏与运用,被代代东莞人铭记于心,从不肯忘。
越过高楼大厦,盘桓公路,这份被车水马龙所掩盖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儿,才是东莞这座现代化城市古老的秘密,真正的灵魂。
近几年,稻来纪录片团队的脚步走遍世界各地。
有总览全球美食的《风味人间》系列,也有细致窥探某一城市饮食文化的《风味原产地》和“寻味”系列。
侧重点各有不同,相同的却是对各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。
而华夏土地幅员辽阔,物产万千,最不缺乏的,就是历史与美食。
期待《寻味东莞》之后,还能看到更多优秀作品。
想跟随纪录片镜头,去往更多听说过却不熟知的地方,推开更多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要一起热爱这个世界吗?
不如,先从热爱美食开始。
提示:不推荐使用迅雷下载,该软件会对热门资源限制下载。本站推荐使用BT类软件(推荐使用FDM[搜索引擎搜索FreeDownloadManager下载安装]),下载本站资源。把资源推荐给你的朋友,下载速度会更快。
文章标题:这样的国产顶级,来一部我追一部
文章链接:https://dy.xiaobaicai.fun/archives/11942.html
本站资源均采集自互联网,仅作为个人学习、研究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发送相关版权至 weilin-liao@qq.com,我会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