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前,一部讲解国宝文物的纪录片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走红网络。
在过去,人们提到那些流传千年的国宝,想到的多是庄严沉重、价值连城之类的关键词。
但在这部纪录片中,制作人员却大胆地让国宝开口说话。那些国宝一个个宛如戏精附体,简直又萌又可爱!
前两季分别收获了9.4和9.5的超高评分。就在最近,纪录片的第三季也开播了,目前评分9.5——
《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三季》
央视出品的文化类纪录片,早已成为业内的金字招牌。单看纪录片的海报,就尽显一种中国风韵味的厚重大气的美学。
海报文化传承的毛笔为主体,下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山水画,配以浓墨色彩,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沧桑感在其中。
但是千万别被海报给骗了——
这绝对是一部最不正经的纪录片。
纪录片每集时长只有5分钟,计划拍摄100集,共分四季播出。
制作组将按照时间和空间上的双向纵深,选择了100件中国历史上的国宝级文物进行讲解。
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,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宋辽金夏,贯穿上下8000年华夏文明。
一百多家博物馆,三百多万件国宝里挑选100件,才铸就了这档史上最牛节目。
跟以往同题材纪录片相比,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——
它的风格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化类纪录片的严肃枯燥,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。
纪录片里的国宝以第一、二或者三人称,变换角度讲述着自己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。
制作组用皮中带秀的旁白文案和逼格满满的视听语言,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国宝之美。
比如第一季中,就靠着一系列不正经的海报,成功让国宝出圈。
把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成奥特曼。
太阳神鸟金箔形容为美瞳。
到了第三季,制作团队更是放飞自我,国宝们的画风也越来越接地气了!
比如: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被调侃为:
书圣那天发的朋友圈。
青州龙兴寺佛像的微微一笑被说成是:
爱笑的我运气不会太差。
著名的黄河铁牛,突然就变成了东北风,老铁确实很稳!
这种官方玩梗和卖萌,贯穿了整个节目始终。
再加上正片里诙谐幽默的文案和BGM,与一本正经的旁白形成了一种反差萌感。
随手在B站点开一集,弹幕纷纷表示被戳到萌点。
比如第九集,讲述的就是独具特色的唐代三彩仕女佣。
标题就很别出心裁,叫做:《胖妹的春天》。
在这个对胖子充满恶意的年代里,本集的导演借用一个胖妹的视角展现了别样的大唐文化。
假如你是一位生在大唐的姑娘,你可能会梳着少女特有的双垂髻。
你脸颊饱满,小巧的嘴巴和鼻子惹人怜爱,穿着圆领宽袖袍。
虽然襦裙上的花色已经看不见了,但一定是当时最时兴的样式。
有时候,你也会穿着男装,抬头挺胸地走在朱雀大道上,变成长安城最酷的小妞。
你也许会加入马球队,因为你骑马打猎,都不逊于哥哥们。
你可能梦想过仗剑行侠,因为你追求绝不雷同的人格和精神。
或是陷入爱情也不错,因为你在心里偷偷期待着,孕育一个新的生命。
你的选择有很多,在中华数千年的帝王时代中,只有大唐的女子,选择可以如此多。
很多人总以为,这是因为唐代以胖为美的风气所致。
然而答案并不仅仅在于此。
实际上——
初唐不胖,晚唐臃肿,即使在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。
那为何在大唐,胖妹们也可以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呢?
原因很简单——
只因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。
那时自信,那时自在,那时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。
所以唐代仕女们可以浓妆艳抹,怡然自得,又气质高贵。
她们不受限于某种特定的行为准则,养出一张张没有被时光欺负过的脸,柔美,张扬又性感。
即使1000年后的胖妹如我,看到那时的你,也只能羡慕嫉妒爱。
但其实,我们羡慕的不是大唐女子的胖瘦。
而是在于——
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,女性开始获得独立的价值。
从一件文物背后的审美文化,上升到女性的自由精神。
纪录片在传递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创造力和价值理念的同时,也给予了这些历史文化全新的解读。
当然,纪录片在寓教于乐的同时,也保持了央视纪录片一贯的精良制作水准。
第一集讲述了东晋顾恺之的著名画作《洛神赋图》。
这幅画的灵感是源自于曹植的《洛神赋》,旁白先以诗意隽永的文字,讲述了画卷主体内容。
黄初三年,曹植自洛京东返封地。
黄昏时,疲惫的旅人到达洛水,车马暂歇。
此时,一阵微风吹起。恍惚之间,有位伊人映入眼帘。
烟波浩渺中,那如朝阳般新鲜的一瞥,瞬间击中了旅人内心。
洛神有多美?
旅人如此形容:
翩若惊鸿 ,婉若游龙;荣曜秋菊 ,华茂春松;又如云笼月,雪回风般朦胧。
而命运恰如潜流,动无常则,进止难期。
与洛神的盟誓虽近在咫尺,旅人却因人神殊途陷入犹豫和狐疑。
短短一段文字,既将画中所描绘的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述得浪漫悲哀,又化用了曹植原诗,将画中人的内在精神展露无疑。
尤其是纪录片采用了动态漫画的艺术手法,色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内容,又增加了画面诗意的美感,让画中神韵得以纤毫毕现。
所以我们才可以在纪录片中看到,洛川的水波荡漾,洛神的衣裾飘飘,
作画者落下的每一笔都像是丝线一样轻柔灵动,只要风一吹,树也好,人也罢,都将活过来。
而伴随着空灵的BGM,旁白逐渐转向诗意当中,带领观众深入画作背后。
魏晋三百年来,个体的自我意识在秩序解体的痛苦中觉醒,绘画也从旨在教化,转向对个体情感与多元价值的表达。
曹植笔下的《洛神赋》本是一曲失意人的哀歌。
但到了作画者的笔下,却又化作线缕丝丝落在超过5米的长卷上,绵长婉转。
它是悲者之诗做出来的悲者之画,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,却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,也为中国绘画带来了第一缕灵动的微风,吹开了一个新的时代。
而这正是《洛神赋图》历经千年而不朽的艺术魅力所在。
同样表现手法高明的还有第二集,讲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。
这一集以用动画的形式,逐字逐句还原了王羲之写下这幅天下第一帖的场景。
就连原贴中的笔误、修改,都进行了极为细致地还原
如同一幅字卷在慢慢的展开一样,让观众能够逐笔逐字的体会原贴中书法艺术的挥洒。
而在画面表现手法上,导演将其设计成了微风吹拂过的树影,投射在纸张之上。
再加上古韵盎然的古琴声和抑扬顿挫的朗读声,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。
这种纯天然去雕饰的呈现方法完全悖于纪录片的传统,但却把兰亭序的微观精妙体现的无以复加。
此外最让表姐震撼的是纪录片的第十集,讲述唐代立狮宝花纹锦。
这一集干脆去掉解说,通篇没有任何旁白,以现代科技的视角来还原织锦图样与技术。
当残破的文锦在画面上动起来,那些精美绝伦的图案在不断的转换中变得更加灵动鲜活。
最具有创意的地方在于——
纪录片在展现纺织技术的时候,大胆地将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程序算法关联起来。
导演借此将精妙的编织步骤进行了最颠覆的视觉展现,让不少弹幕评论惊呼看呆。
正应了纪录片中的那句话:
天上取样人间织,古往工艺现今识。
作为一部文化类的纪录片,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颠覆了大众对于此类纪录片的刻板印象。
看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在于,帮助我们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和文化。
历史和文物不一定冷冰冰地封存在过去,也是有温度、带着烟火气的。
最后。
送给大家一句纪录片中的旁白文案:
我们哭着降临世界,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。
提示:不推荐使用迅雷下载,该软件会对热门资源限制下载。本站推荐使用BT类软件(推荐使用FDM[搜索引擎搜索FreeDownloadManager下载安装]),下载本站资源。把资源推荐给你的朋友,下载速度会更快。
文章标题:开播9.4分,这部宝藏神片藏不住了!
文章链接:https://dy.xiaobaicai.fun/archives/12025.html
本站资源均采集自互联网,仅作为个人学习、研究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发送相关版权至 weilin-liao@qq.com,我会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。